• slider image 67
  • slider image 66
  • slider image 68
:::

1. 校長室

校長 葉子超

 

現職

  • 澎湖縣望安鄉將軍國小 校長
    ( 32歲多考上校長,33歲多派任校長)

  • 澎湖縣後備軍人指揮部顧問團 團長

  • 台灣省教育會 理事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友總會 理事

  • 國立台南大學校友總會 理事

  • 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臺灣澎湖分會 常務委員

學歷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博士 ( 94年6月畢業)

  • 國立嘉義師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 85年6月畢業)

  • 國立台南師院 初等教育系 ( 82年8月畢業)

  • 台南師專74級 自然科學組(含括修讀數學、物理、生物及化學)

校長經歷

  • 澎湖縣望安鄉將軍國小校長 88年2月1日- 95年7月31日 7年半

  • 澎湖縣西嶼鄉大池國小校長 95年8月1日-101年7月31日 6年

  • 澎湖縣馬公市文光國小校長 101年8月1日-105年7月31日 4年

  • 澎湖縣馬公市文澳國小校長 105年8月1日-106年3月13日 7個月多

 (106年3月14日起借調升任澎湖縣政府教育處長)

澎湖縣政府教育處長經歷

  • 106年3月14日-107年12月24日 1年9個月11天

 (政務官隨縣長共進退,隨縣長卸任離職)

重要經歷

  1. 澎湖縣教育處長 106年3月14日-107年12月24日

  2. 澎湖縣教育會 理事長 兩任( 102年至106年)(澎湖縣最大教育組織團體)

  3.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卓越貢獻校友獎

  4. 台灣省教育會 理事

  5.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友總會 常務理事、 理事

  6.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澎湖校友會 第一、 二屆理事長

  7. 國立台南大學校友總會 理事

  8. 澎湖縣馬公市文澳國小(澎湖最大國小)、 文光國小、 大池國小及將軍國小校長
    (擔任校長88年2月-106年3月 共計18年多)

  9. 澎湖縣後備指揮部顧問團 團長

  10. 曾任國立空中大學、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11. 曾任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系學校行政碩士班、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行銷與物流管理系服務業經營研究所兼任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指導教授、碩士論文口試委員

  12. 107年度國民中小學主任校長甄試 教育處長兼主任委員

  13. 教育處長兼澎湖縣政府家庭教育中心主任,以及兼澎湖縣輔導與諮商中心主任
    (106/3/14-107/12/24)

  14. 高中職、 國中小及幼兒園甄試 委員、 口試委員、 筆試命題及評分委員

  15. 澎湖縣國民教育輔導團 團長

  16. 擔任五次總統教育獎 全國複審委員—全國最高獎項之評審委員

  17. 近幾年( 93年至109年迄今),曾經私下指導過警察局分局長和副局長以上高階警官、調查局官員、律師、高階文官及教育人員研究所碩士班論文,計有三十幾篇(研究生包含有: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國立台南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等三所澎湖專班之研究生),指導之內容,大部分在指導他們有關於碩士論文之內容及研究方法論方面。

擔任教育處長期間之經歷

(106年3月14日-107年12月24日)

  1. 教育處長兼澎湖縣政府家庭教育中心 主任(106/3/14-107/12/24)

  2. 教育處長兼澎湖縣政府輔導與諮商中心 主任(106/3/14-107/12/24)

  3. 教育處長兼澎湖縣政府國民教育輔導團 團長(106/3/14-107/12/24)

  4. 澎湖縣政府教育審議委員會 主任委員

  5. 澎湖縣政府第二屆整合型心理健康諮詢委員會 委員

  6. 澎湖縣政府性騷擾防治委員會 委員

  7. 澎湖縣政府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8. 澎湖縣政府教師專業審查委員會 召集人

  9. 澎湖縣政府第二屆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委員會 委員

  10. 澎湖縣政府家庭教育諮詢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11. 澎湖縣政府國家賠償事件處理小組 委員

  12. 澎湖縣學生輔導諮詢會第二屆委員

  13. 澎湖縣105-107學年度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審議會 委員及會議主席

  14. 澎湖縣環境教育與研究委員會 召集人

  15. 澎湖縣重大兒童及少年虐待事件防治小組成員

  16. 澎湖縣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 委員

  17. 教育部 108年國中教育會考推動會 委員

  18. 澎湖考區106-107年國中教育會考試務會 委員

  19. 澎湖縣政府文化基金 董事

  20. 107年澎湖縣政府國民中小學校長主任甄試 主任委員

  21. 107-108學年度澎湖區高級中等學校入學推動工作小組 委員兼召集人

  22. 澎湖縣政府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 召集人

  23. 澎湖縣政府學生輔導諮詢委員會 召集人

  24. 澎湖縣政府推動環境教育輔導小組 召集人

  25. 澎湖縣政府本土語言推動委員會 召集人

  26. 澎湖縣政府國民中小學補教教學督導會報 召集人

  27. 澎湖縣政府國民中小學提升英語教學成效會報 召集人

  28. 106-107年度澎湖縣政府強迫入學委員會及中輟督導會報 副主任委員

  29. 澎湖縣政府兒童及少年福利促進委員會 委員

  30. 澎湖縣政府採購稽核小組委員會 委員

  31. 澎湖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委員會 委員

  32. 澎湖縣政府機關安全維護會報委員會 委員

  33. 澎湖縣政府高齡友善城市推動小組委員會 委員

  34. 澎湖縣政府資訊安全推動委員會 委員

  35. 澎湖縣政府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 委員

  36. 澎湖縣政府食品安全會報委員會 委員

  37. 澎湖縣政府社區營造推動委員會 委員

  38. 澎湖縣政府友善校園執行小組委員會 召集人

  39. 澎湖縣政府道路交通安全聯席會報委員會 委員

  40. 澎湖縣建築物無障礙設備與設施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

  41. 澎湖縣政府國民中小學校長成績考核委員會 委員

  42. 澎湖縣政府縣有財產審議委員會 委員

  43. 澎湖縣政府105年考績委員會 委員

  44. 澎湖縣政府長期照顧服務推動小組委員會 委員

  45. 澎湖縣政府社區大學評鑑指標研訂委員會 召集人

  46. 107年、 108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執行委員會 委員

  47. 106年、 107年全縣運動會 總幹事

  48. 106年、 107年澎湖縣舉辦全國性及國際性棒球等各種運動比賽 總幹事

學校經營理念

一、教育哲學理念:

  建立一所--多元、創新、突破及有效能的學校。

二、教育實務理念:

  1.落實全人教育、營造溫馨校園、提昇教師專業。

  2.鼓勵家長參與、優質社區關係、卓越教育績效。

辦學目標

  1. 以後現代主義教育( The Education of Postmodernism)為主軸,建立一所多元化、創新化、突破化及效能化的先進學校。

  2. 推動全人教育,使學生快樂學習,並能提高學習力。

  3. 傾聽關照老師,提昇教師專業。

  4. 營造和諧溫馨校園,塑造學習型之學校。

  5. 提倡多元智慧,倡導適性發展。

  6. 健全教師之組織,維護尊嚴與權益。

  7. 推動行政革新,重視道德領導及轉型領導。

  8. 鼓勵家長參與校務,和社區建立良好之關係,共同為教育而努力。

  9. 激勵同仁不斷地評鑑、考核及研發,使教育績效更臻於至善。

辦校經營策略

  1. 以後現代主義教育為主軸,創立一所多元化、創新化、突破化及效能化學校。

  2. 努力紮根基礎、多元創新及追求卓越, 使學生更適性發展。

  3. 實施全人教育,培養五育均衡發展之健全人格。

  4. 經常關心及照顧老師,善用馬士洛的「動機需求論」及赫茲柏格的「激勵保健理論」,鼓勵教師不斷自我實現,激勵其服務士氣,提昇專業水準。

  5. 校長為一校之長,擔負的責任極重,要多充實研究進修,領導方面之知能和學養,才能勝任其職。

  6. 校長要有懷抱理想,追求卓越領導之抱負和雄心。

  7. 校長之領導管理時,要重視道德領導( Moral leadership)(謝文全, 1998;Enomoto, 1997 ; Sergiovanni , 1992) 及 轉型 領導 (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何文榮,1996;秦夢群,1997; Bass & Seltzer, 1990; Hense & Howell, 1992)以德服人,追求卓越之教育績效。

  8. 分層負責,充分授權,使領導者本身更有時間,去計畫及貫徹行政領導工作,以落實各種教育活動。

  9. 倡導和諧溫馨之校園環境及氣氛,校長要以德服人,用正面性衝突理論,改革校務之缺失。

  10. 運用正式或非正式之溝通管道,常與家長、 社區人士及民意代表溝通,取得其信任和支持,建立良好的社區關係,並鼓勵家長及社會人士參與校務,共同為教育而努力。

  11. 善用非均衡系統理論( Non-equilibrium system theory)和渾沌理論( Chaos theory)多元解決學校行政領導及各項教育活動問題,且能防微杜漸,消弭問題於無形,使領導績效更為提昇,教育品質更加卓越。

  12. 不斷地檢討、 評鑑及研發學校行政領導與教育實施成效,使領導及教育績效更加提昇,學校教育工作成效及品質,能更臻於至善。